編者按:7月19日,學校召開2021年學科與學位點建設工作推進會,總結學校學科與學位點建設工作成績和經驗做法,通報了一批為學校學科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教師,他們是我校學科建設的重要力量和榜樣。為鼓勵和引領更多教師主動融入“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快推進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校園網現推出“學科建設榜樣”專欄,刊發部分教師的經驗、體會和思考,供大家學習借鑒。
秦濤,1987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首屆襄陽市青年科技英才入選者。主要從事智能機器人技術、制造裝備系統智能化等方向的研究。自2016年4月入職以來,秦濤始終堅持教學和科研并重,潛心教書育人、科研與社會服務,以德立學、以學促研、以研促教,努力做到科教育人并舉,産學研用并進,助推學科發展。
全心投入,潛心教書育人
身為大學教師,用心教書、潛心育人是其根本任務。秦濤認為,任何一門課都是學科的基礎和精華所在,自參加工作以來,他虛心請教、主動學習,認真備好每節課、上好每堂課、建好每門課,在課程建設與教研教改、課程思政與實踐育人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改革與實踐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學生教學評價連續幾年均為優秀。先後主持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項,校級教研與質量工程項目4項,2021年主持的研究生課程《機器人技術及應用》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範項目,參與建設的本科生課程《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在課堂内外,秦濤時時處處用心對學生,以自身科研經曆、學科專業特點引導教育學生,鼓勵學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招募優秀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項目,先後指導超過150名學生參加大創項目和“挑戰杯”“互聯網+”等各類高水平學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56項,指導首屆研究生邱金星獲得我校首個研究生學科競賽國家一等獎和國家獎學金。同時帶領研究生多次參加ICIRA、RCAR等機器人領域國際學術會議并做現場報告,提升了他們的學術水平,拓展了他們的學術視野。秦濤也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榮獲校“學科競賽優秀指導教師”和“立德樹人好導師”的榮譽稱号。
全力以赴,傾心産學研用
身為大學教師,科研是其立身之本。入職以來,秦濤通過不斷的自我加壓、自我調整,逐步組建了以博士教師和研究生為主力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實驗室,形成了康複機器人和制造裝備系統智能化等特色方向。堅持走出去、找資源、尋合作,圍繞學校“四個襄陽”的辦學理念,積極主動對接襄陽企業,從企業建平台、找課題,傾心于産學研用,與航宇精工、中原動力、襄陽華中大研究院、襄陽市中心醫院等企事業單位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受聘多家企業技術顧問,入選襄陽市市級科技特派員、湖北省“院士專家企業行”專家。聯合企業申請獲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省級研究生工作站、市産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市級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先後完成企業委托項目20餘項。同時也加強與國内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與導師、師兄弟等保持良好的互動,近年來,先後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科基金、湖北省技術創新專項、湖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等縱向項目10餘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13篇,其中ESI論文5篇,帶領團隊開發原理樣機5台套,申請發明專利50餘項,專利成果轉化5項。
自擔任院長助理以來,秦濤協助院長開展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他主動思考、積極建言獻策,傾力助推學科發展。先後完成了“十三五”機械工程學科建設成效總結、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申報、新能源汽車與智慧交通“十四五”學科群申報等重要工作,零失誤完成了兩屆自主培養研究生的招生和錄取工作,組織承辦了2020襄陽市機器人産業發展研讨沙龍等學術活動,為機械工程學科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供稿:研究生處、永利集团
上一條:我院開展2021級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座談會 下一條:機械專業碩士研究生魏超參加RCAR 2021國際學術會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