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徐一剛 羅梓文 曹駿坤)古法木榨芝麻油技藝,作為中國民間傳統工藝的活化石,承載着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古法木榨芝麻油技藝經過代代相傳,至今仍然保持着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然而,随着現代工業的發展,傳統手工榨油技藝面臨着失傳的風險,亟需社會各界的關注和保護。為弘揚非遺文化,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保護意識,近期永利集团“青春機械”志願服務團隊前往十堰市茅塔鄉古法榨油文化博物館探尋古老木榨油工藝。
博物館内彌漫着清新的空氣和淡淡的油香,陽光透過斑駁的窗棂,灑在古樸的石磨與沉重的木榨機上,仿佛穿越回了千年的農耕時光。進入博物館後,志願者首先邀請古法榨油技藝的傳承人為大家進行現場演示,傳承人以其深厚的學識和精湛的技藝,逐一講解了古法榨油的每一個精細步驟,從精選優質的茶籽開始,到炒幹炒香、石碾磨碎、蒸胚包餅,再到最後的壓榨出油,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與汗水,展現了傳統工藝的魅力與傳承的價值。志願者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驚歎聲,對古人的智慧和勤勞表示由衷的敬佩。
在傳承人的指導下,志願者們親手操作那些承載着曆史重量的古老工具——磨盤、碾盤,把精心挑選的菜籽放到大鍋翻炒,煸出菜籽的香味,随後輪流推動沉重的石磨,将炒好的茶籽細細磨碎。随着磨盤的緩緩轉動,茶籽逐漸被碾磨成細膩的粉末狀,散發出陣陣茶香。從茶籽選料、炒籽、到碾磨的一系列過程,每一步都仿佛在訴說着千年的故事,讓參與者感受到古法榨油技藝的複雜與精妙。
随後,徐一剛老師還組織了專題講座和互動環節,以有獎問答的形式,不僅向志願者介紹了古法榨油技藝的曆史淵源和文化價值的同時,也在他們心裡種下了一顆傳承非遺文化的種子。通過生動地講解和互動交流,大家不僅增長了知識、收獲了快樂,更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保護意識。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古法榨油技藝的堅守與傳承無疑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古法榨油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着先人的智慧與汗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不應忘記自己的文化根源,應當時刻保持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努力将其發揚光大。它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也讓我們思考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關注和支持古法榨油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讓這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得以延續和發揚光大。
上一條:深化校企合作,共謀發展新篇——我院赴杭州市開展訪企拓崗工作 下一條:青春機械“七彩假期”第一課—思想引領,祖國旗幟在我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