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态

THIS NAME

學院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陳國華:胸懷匠心 逐夢“數控之巅

發布日期:2019-05-23    作者:     來源:     點擊:

陳國華,男,1976年12月出生,博士,永利集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床性能檢測與誤差補償、機床可靠性、工業工程等。作為項目第一完成人主持研究的加工中心誤差綜合補償關鍵技術及系統榮獲2018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匠心雕琢新成果 争分奪秒趕“細活”

4月26日,陳國華赴漢參加全省科學技術獎勵暨科技創新推進大會,他主持完成的項目加工中心誤差綜合補償關鍵技術及系統榮獲2018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成績取得的背後,是陳國華帶領其科研團隊,孜孜不倦刻苦鑽研,精益求精潛心研究的結果。

黨委書記唐峻與陳國華合影 圖片由科技處提供

深藍色的西裝外套,立領襯衣,高挺的鼻梁上挂着一副黑框眼鏡……電腦桌上摞滿了文件卻整齊有序,4個書櫃、一張沙發、一張桌子和一張折疊床,記者走進陳國華辦公室時他正與學生交流。

“這個獎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回顧這些年科研工作,陳國華感慨萬千。2014年,陳國華獲批湖北省重大科技項目後,他帶領其團隊圍繞數控機床空間誤差測量、建模與補償技術方向展開研究,這其中就要先啃一塊“硬骨頭”——測試誤差參數。

“在機床的三軸移動空間中,共有9個平移誤差參數,9個角度誤差參數和3個垂直度誤差參數,總計21項誤差,要把這21個數據測出來,難度特别大。”為了快速獲取輸入數據,陳國華帶領團隊成員半年的時間都在攻克測量輸入技術關,最終開發了快速測量系統與快速輸入系統,并申請專利。

2015年初攻克測量難關期間,陳國華和團隊成員在老河口一家機床廠采集數據,白天在工廠裡測量數據,晚上就在旅館做數據分析,天氣炎熱加上連續高強度地作業,讓陳國華與團隊成員倍感疲憊。“有一個晚上實在太累了,做完分析後倒頭就睡,結果蚊香把桌子燒了一個洞,事後我們都在慶幸,‘幸好沒有着火’。不過,現在想起來還有些後怕。”他們就這樣夜以繼日地在機床廠測量分析了半個多月,最後終于獲得精确數據。

“為了做好項目答辯,我們參加了很多的學術會議,學習前沿理論,請教專家聽取專家的意見,為了抓緊時間,我們的行程安排得都很趕”。2014年,為了申請湖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在答辯的前一天陳國華與團隊成員從襄陽趕往武漢,随後又匆匆趕往華中科技大學聽取老教授的意見,直到晚上11點多他們才吃上他們的晚飯—“泡面”,“吃完後,我們又按照老教授的意見一點一點的修改PPT,直到淩晨三點多才改完,趕緊睡了會兒,六點多又起床趕往科技廳答辯”,往事曆曆在目,他笑着感慨“我們仿佛一直在趕路,但這是一段值得回憶的時光。”

從細微處見精神。從科技廳重大專項到發表第一篇核心論文,一年多的時間,團隊争分奪秒地“趕”,精益求精地“做”,“申請第一個專利的時候,從構思到實驗,再到驗證,因為時間緊急,我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所有能擠出來的時間都用上了。”陳國華談到當時的情景依然如數家珍。

目前,陳國華及其團隊圍繞數控機床空間誤差這個方向申請專利10項(其中目前授權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4項),登記軟件著作權2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核心論文6篇(其中SCI二區、EI論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成果鑒定1項(國際先進水平)。

破除轉化關隘 助推數控高質量發展

入職以來,陳國華走進企業、走進工廠車間,他帶領團隊深入調研獲取一手資料,結合實際開展研究并撰寫學術論文。學曆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職稱從助教到講師到副教授到教授,成果從無到碩果累累,到現在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對此,陳國華說,“科研不能一蹴而就,隻有從點點滴滴做起,隻有勤奮努力才能做得更好。”

2012年博士畢業後,陳國華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準确把握本專業學科的研究熱點和方向,結合企業生産實際,積極參與成果的轉化與推廣應用,形成并确立了機床數控技術,特别是在數控機床空間誤差分析、檢測與建模補償方面的穩定研究方向,并在國内具有一定的影響。

陳國華在辦公 鐘凱龍攝

目前,加工中心誤差綜合補償關鍵技術及系統已在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江山數字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沈陽精銳數控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活塞軸瓦有限公司等10多家數控系統、機床用戶及機床制造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三年多來,企業因此新增産值3.9億多元,新增利潤2800多萬元。“我們還給企業培訓,‘授之以漁’,讓他們真正地掌握方法。”

永利集团執行院長劉克非說,這些成果的取得都和他的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自我嚴格要求分不開。

耕耘創新沃土 科研育人“雙肩挑”

幾年來,除了科研陳國華還負責本科教學工作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在本科課堂,陳國華針對本專業的課程特點大力推行和采用項目教學法,積極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注重學生創新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每年都有很多學生參與到他課題中的調研、實驗等工作。

趙殿章是我校和武漢科技大學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在他眼中陳國華亦師亦友,愛“較勁兒”的他無論是在科研方面還是教學方面,都有一股韌勁和闖勁。“陳老師對實驗要求特别高,非常謹慎,實驗數據、實驗流程都非常嚴格,同時要求我們既要有提出問題的能力,更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肯鑽研的韌勁和勇于創新的闖勁、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都潛移默化影響着我。”

陳國華及其團隊的科研成果(部分)

“科研沒有止境,育人更是我的本分,我還想做點什麼出來。”這位獨具匠心的“較勁兒”博士還有一個夢想——“為國家的機床事業再做點貢獻”。

當前,國内對于加工中心誤差綜合補償關鍵技術等領域的研究相對較少,陳國華團隊的研究成果及其應用的成果鑒定顯示,其整體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随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對于制造業領域的要求越來越高,陳國華所研究的領域在未來的應用空間很大,推動經濟高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始終認為,這隻是做好了本職工作而已,培養相關專業的學生,為企業培養人才,我很榮幸我能為國家機床事業發展做點貢獻,未來我将繼續在這一方向努力,繼續攻克機床誤差補償難題,提高産品精度,降低企業成本。”陳國華說。

“要合理規劃團隊的研究内容,明确團隊的科研目标,整合資源攻堅克難,把目前的研究方向做精做強。”作為永利集团數控技術科研團隊的負責人,陳國華表示将為學院的一流學科建設添磚加瓦,為學校的科研工作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上一條:大學校園舉行“疊被子” 運動會 下一條:永利集团召開研究生培養方案論證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