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推動各二級學院貫徹落實學校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深入了解二級學院發展新思路新目标、優勢特色和亮點、落實目标任務的主要舉措,學校發展規劃與政策法規處、黨委宣傳部聯合對部分二級學院院長進行訪談,特在學校校園網主頁和官方微信公衆号設立“院長訪談”欄目。今天推送永利集团院長劉克非的訪談錄。
問:劉院長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知道,永利集团成立了30多年,有較深厚的曆史積澱,請您談談學院的發展曆程和學科、師資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答:永利集团(系)成立于1983年,伴随着國家改革開放和高等教育發展而成長。學院(系)成立之初,師資隊伍、教學設備、圖書資料等多方面得到了原華中工學院的大力支持。學院在建設過程中,緊密結合襄陽産業結構的調整特别是汽車産業和裝備制造業的興起,逐漸明晰辦學定位和學科專業方向,把服務襄陽汽車制造業作為學院發展的立足點,在學科和專業布局上圍繞汽車關鍵零部件的先進設計方法、制造工藝與裝備、生産組織管理模式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目前機械工程學科是省級重點立項建設的一流學科,以機械工程學科牽頭的“機電汽車學科群”是湖北省重點建設的優勢特色學科群。有“汽車零部件制造裝備數字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電液伺服閥研發中心等學科平台。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湖北省品牌專業,承擔有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荊楚卓越工程師”計劃項目,該專業高端裝備制造方向屬于湖北省高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産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建設的專業方向。
機械工程學科從2014年起在湖北省教育廳支持下,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實施“研究生聯合學位計劃”,開展“全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目前本學科機械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已獲國家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并開始研究生招生工作。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2人、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在崗博士18人、在讀博士4人,在崗博士占到專任教師的35%,有楚天學子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1人。
問:劉院長,根據您的介紹,我們知道學院建設了多個特色優勢學科和平台,那麼您覺得和其他學院相比,學院的優勢和亮點有哪些?您準備在那些領域打造形成學院的品牌和特色?
答:學校一直高度重視機械工程學科建設,學院在主動服務地方産業發展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科實力,機械工程學科進入省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學術成果獲得同行認可。智能制造與機器視覺團隊近幾年專注于智能裝備技術的研究,其中試産産品已獲得合作企業評估驗收,團隊負責人受邀在武漢工程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作專場學術報告,擴大了學科影響。
校企合作成果不斷湧現。2015年以來,我院獲得5項省級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全部來自校企合作成果。還有一批校企合作項目得到省科技廳後期資助。
學科競賽形成規模态勢。我院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不僅參與的項目廣,而且獲獎項目多、層次高,既是教學成效的展示,更是學生廣泛參與科研活動的結果,我院所有的科研實驗室都吸納了優秀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使學生得到了科研能力的鍛煉,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學院将繼續推動學科團隊建設,建成1-2個在省内有影響的學科團隊;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擴大校企合作的成果;遴選層次高、影響大、基礎好的學科競賽項目,做大做強。
問:新的任期,新的起點,劉院長,請您談談本屆任期内對學院發展基本規劃與基本思路。
答:辦學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工作思路:以“四有好老師”為标準,指導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職業素養;以工程教育論證體系為标準,規範本科教學管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機械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專項評估指标體系和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申請條件為标準,加強學科内涵建設,增強學科競争力。
通過實施機械工程省一流學科建設,争取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能力的全面提升,實現機械工程學科的進位目标,把機械工程建成支撐以交通為特色的地方性高水平應用型綜合性大學的核心學科。
問:學院發展有自己的特點和路徑,劉院長,請您結合學院實際,談談任期内工作的目标與舉措,以及您将如何帶領您的團隊實現這些目标?
答:優化學科團隊結構,建成1-2個在省内有影響的學科團隊。引培并舉,積極柔性引進國家、省級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引進人才的作用;注重現有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制定政策鼓勵教師深入企業擔任技術顧問,進入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參加湖北省企業服務博士團等方式深入企業鍛煉。
實化“協同育人337工程”方案,完成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教育認證。以“荊楚卓越工程師”協同育人計劃項目建設為抓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新工科建設途徑,推進專業規範化建設。
深化校企合作和國際交流,實現科研能力倍增。在共建科研平台,共同申報科研項目、獎勵和專利,成果轉化方面加大與企業合作廣度和深度。拓寬學術交流渠道,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強化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能力培養,确保高質量通過國家學位委員會評估驗收。重點加強研究生培養基地、雙導師隊伍建設,争取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課題100%來源于工程實際項目,并實現省優碩士論文的突破。
細化管理職責和績效考核指标,學院管理人員各盡其責,全院教師學生各盡其能,形成團結向上、勇于擔當、奮發作為的良好氛圍,共同努力,實現既定目标。
問:聽了您的介紹,平台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都為學院發展提供了契機,那麼,作為學院院長,您覺得有哪些主要問題制約了學院的快速發展?您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答:我認為現在制約學院發展最大的難點是學術領軍人物缺乏的問題。學科發展方向相對明确,但學科帶頭人少,學科團隊師資力量不均衡,制約了學科整體實力提升。加大内培外引國家級、省級的高層次人才工作力度,是我們任期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任務。
問:學校提出創建以交通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總體目标,機械工程類學科與交通類學科聯系緊密,請您談談學院将如何服務于這個目标的實現。
答:學校創建以交通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對永利集团來說是重要的發展機遇,有利于機械工程學科研究方向的拓展和延伸,有助于機械工程學科特色建設,永利集团有信心、有能力将機械工程學科打造成為支撐學校創建以交通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的核心學科。
問:劉院長,作為學院院長既要處理學院日常事務,又要兼顧其他事務,請問您平時是如何協調安排學院工作并高效落實?
答:我的工作時間主要分為三塊,一是個人教學科研工作,二是學院日常管理工作,三是民主黨派和人大代表履職。每個人的工作精力是有限的,三方面的工作需要兼顧,就必須提前合理安排。當三方面工作發生沖突時,要有主次之分。重要的是明确院内機構人員職責,各就其位、各負其責,協同工作。
(采訪:蔔潤慧 陳靜 文字整理:陳靜 陳雄宇)
上一條:學術動态 劉克非院長參加湖北省機電工程學會第一屆一次會員大會 下一條:永利集团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