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遍2012年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每一年我都沒有錯過。我一直在想“感動中國”的評選意義,可是每次當我看到那一個個動人的人物故事的時候,我瞬間就明白了我所謂的意義。我想,感動中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一種向上的精神,用時下流行的話叫作“正能量”。也許這種正能量不能改變太多的什麼,但是我想,這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光明的向往。
今年的感動中國一如既往的講述着那些感人的故事,介紹着那些偉大的人。看到張麗莉,我的腦海裡突然就浮現了一個人影,一個被我們親切的稱呼為“大常”的人——常禮昌老師。
我記得從常老師給我們上第一堂課時,我就感覺他和其他的老師很不一樣,總是給我一種很特别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伴随着以後越來越多的相處而漸漸地明朗。
常老師雖然大我們八九歲,可是卻從來沒讓我們有代溝的感覺,他總是與我們打成一片,亦師亦友,課餘時間經常和我們天南地北的聊天,講笑話,或者講一些其他專業方面的事情,而我們也總是樂的和他呆在一起,于是,大家都親切的叫他“大常”,而老師也樂得這個稱呼,絲毫沒覺得這是不尊重老師的表現。我想,也正是這種亦師亦友的氣氛,才讓我們對老師有一種特别的親切感,而上他的課也覺得很輕松。
常老師上課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從不局限于書本,用他的話來說“其實這門課我不想給你們訂教材,因為怕教材束縛了你們”,書本上的知識總是按部就班,枯燥無味,老師知道如果按書上講解,大家很難聽的進去,效率十分的低。所以他總是在講課的時候,穿插很多很多的案例、圖片和視頻,然後通過這些案例視頻來導出知識點,讓我們能夠生動的了解到這些知識,而一點也不覺得枯燥。老師還經常與我們互動,這不是那種點人起來回答問題而是真正的交流,交流知識,交流心得。比如上學期學過的一門《項目管理概論》,最後結業的時候不是考試,而是分小組策劃一個項目實施方案,為了這個方案,同學們各自分配任務去實地調查,查資料,做演示PPT等等,然後在課堂上講解,有的同學在那之後還真正的去實施他們小組的方案,比如平安夜售賣蘋果。這樣做讓我們鍛煉了許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實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等,我想這不是期末考試一張試卷所能比拟的。
除了學習,常老師對同學們的生活也十分關心,我想,這是許多大學老師做不到的。
老師經常會到同學們的寝室裡面和同學們聊天,了解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甚至于會在學生的宿舍留宿。周末的時候會和同學們坐在草坪上聊天曬太陽,他給我們的感覺不僅僅是一個老師更是一個朋友一個兄弟。除了這些,老師經常組織活動,帶領同學們爬山、郊遊或者踢球,這樣的活動是一個近距離接觸同學們的機會,他從沒落下。記得那次學院運動會裡面有一個項目叫作“齊頭并進”,就是參賽成員把自己的腳與其他人綁在一起然後一起往前盡可能快的到達終點。而那次常老師也參加的了比賽,用他的話來說自己也是這個班級的一員,他有責任為了班級的榮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雖然那一次因為中途摔倒沒有成績,但是第二次運動會就拿了一個第三名,第三次更是拿了第一名,也許正是因為老師的參與和鼓勵,大家才有了這麼強大的凝聚力,驅動着我們走向更好。
大一新生在英文總被稱為Fresh man ,就是說明我們對很多事物感覺很新鮮。新鮮的環境,圈子,生活方式,學習模式,學習内容,還有新鮮的責任感和壓力。我們這些新新一族來到學校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變得無所适從,開始放任自己。在他看來,這個現象産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與目标的缺失。所以,常老師及時推出目标管理模式。要求每人都給自己列出本學期的最具體的目标,這個目标涉及各個方面:學習,社會活動,課外知識獲取,人際技能培養,外語等等。每學期初的兩個禮拜他都會和每個學生單獨溝通,交流,一起制定本學期的一系列的目标。我們約定,下學期初對本學期的目标進行自我考核。第二學期伊始,他會用兩個禮拜的時間和每個學生就上學期的自我目标計劃完成情況逐一探讨,做的好的,做的孬的。然後再進行新一輪的自我管理。如此,整整做了兩年。兩年後,我們感覺該方法的初衷和效果已經達到。剩餘的兩年就完全自我管理。
偶然間看到過常老師的一篇手劄,裡面有這樣一段話“主動融入這個小集體,努力打造一個家。我們是袖珍班,隻有29人,于是在第一次開班會時我把自己主動後續在班級最後一名,這樣工業工程0911就是一個30人的集體,而我是其中一員。到目前為止他和我們班級的其他學生完全一樣交班費,而且他還按照他的思路把他的班主任津貼按比例提成作為班級活動經費。為了很好地營造家的氛圍,他還倡導我們在每個學生的生日以班級的名義送上一份溫馨的禮物,為的是每一個學生即便是身在外,也能感覺到家的溫馨。”是的,老師不僅僅是老師,更是班級裡的一員,是這個班級的主人翁,有了這樣的想法,放低自己的姿态,何愁不能管理好一個班級?
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班級公約是一個班級最核心的基因。他一直在思考到底班級公約的價值存在于哪裡。經過長久思考,他最終定位在指導成人,成長,成才方面。我們信任每一位成員;我們要做誠實、踏實、守時的人;我們包容,但不縱容錯誤;感恩家庭,反哺班級;我們是工業工程0911的30根脊梁,我們是30個家庭殷切的希望;Opportunities always prefer to the ones who always have been preparing for 。常老師和我們一樣都是這個班級的脊梁,而我們也會用自己的脊梁和老師一起頂起這個班級!
我想,在張麗莉那次事件中,如果我們是那幾個學生,常老師是張麗莉,他也會一樣奮不顧身的撲過去,因為,和張麗莉一樣,在他的心中,老師,是一種本能,愛的本能!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上一條:企業式課堂——“協同育人”新途徑 下一條:永利集团公寓文化建設推動會
【關閉】